致敬·传承荆楚英烈:张行静

文章来源: 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、湖北广播电视台 · 2022-11-07
PDF

赓续红色血脉,铭记荆楚英烈。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湖北广电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《致敬·传承》湖北英烈系列人物纪录短片。在荆楚大地、一代代英烈们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,他们的革命精神浩然长存,万古长青。记住英烈,缅怀英烈,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昨天、珍惜今天,更为了赓续英烈遗志,奋进崭新时代。

《共产党宣言》,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思想的起点。《共产党宣言》第一版中译本于1920年出版,目前全国仅存9本,其中一本现收藏于红安县博物馆,它是革命烈士张行静的遗物……

翻开这本尘封百年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封页背面依稀可见盖有红色“张行静印”的方形私名章,书的每一页都被密密麻麻地圈上记号,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个进步青年如饥似渴追求真理的身影。

红安县博物馆馆长吴国宏介绍:“这样一本《共产党宣言》,犹如一盏明灯,照亮革命者前行的路,使红安县无数的革命先烈,前仆后继,勇往直前,谱写出万众一心,紧跟党走,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。”

张行静,出生于红安县华家河镇一个书香世家,1924年考入由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,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,1926年夏,受董必武派遣,张行静回到黄安,去民众中宣传革命思想。

红安县博物馆馆长吴国宏介绍:”他到七里坪黄安第二高等小学任教导主任,利用革命的阵地,还开办平民夜校,在群众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。”

1927年春,张行静参与了黄安县农民自卫军的组建工作。中共“八七会议”精神传到黄安后,张行静在其家乡重建了防务委员会,举行了武装暴动,并率乡农协纠察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。起义胜利后,敌人进行了疯狂反扑,并重金悬赏包括张行静在内的92名黄安县共产党员,能文能武的张行静还受到了敌人的“重点关照”。

红安县博物馆馆长吴国宏介绍:”谁能捉到张行静,一两骨头一两金;有人密报张行静,管他一生不受贫。”

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,张行静不顾生死,继续为革命奔走,先后转移到天津、湖南等地工作。1929年3月,当他奉命再次回到家乡开辟根据地时,却不幸被捕。狱中的张行静,不为高官厚禄所动,被严刑拷打而不屈,敌人最后没有办法,只得将他杀害。

红安县博物馆馆长吴国宏介绍:”就义之后还留下了一首遗诗:人生一世千万家,继承光荣革命家;死不投降当叛逆,愿随先烈葬黄花。"

《共产党宣言》是革命烈士张行静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,即使它穿越了历史的百年长河,依旧受世人景仰、催人奋进,它是红安人民本色不改、初心如磐的革命印证。

湖北省荣军优抚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0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