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祝建党百年·致敬荆楚英模 | “独臂将军”贺炳炎

文章来源: 湖北日报 · 2021-06-10
PDF

“独臂将军”贺炳炎——  

不打麻药截右臂,毛主席特批“不敬礼”

人物名片

 

开国上将贺炳炎。(资料图片)

 

贺炳炎,1913年出生于湖北一户雇农家中。1929年,贺炳炎随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,走过长征,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;先后11次负伤,身上留下16处伤疤,失去右臂,被称为“独臂将军”,毛泽东“特批”其“不用敬礼”。1955年,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。1960年7月病逝于成都,享年47岁。

 
随父参军,智救指挥部

“贺龙等人在湘西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松滋打团防、惩土豪,宣传共产党的主张,对少年贺炳炎影响很大。”松滋市原党史办公室主任丁永健对记者说。

1929年春,贺龙率红四军转战松滋刘家场镇。此时,十五六岁的贺炳炎在镇上的向元丰铁匠铺当学徒。其父贺学文想参加红军,就把贺炳炎托付给他在铁匠铺的师兄蓝良鉴,自己跟着红军走了。

没想到贺炳炎天不亮就悄悄起床,背个背架子,不声不响追赶上红军队伍。就这样,父子俩一起当了红军。

参军后,贺炳炎先被安排去喂马,大家见他年纪小、个子矮,不想要他。贺炳炎嚎啕大哭,不肯走。恰好贺龙经过,见他哭得伤心,就说: “好好好,把他拨到宣传部去提糨糊桶子吧。”

1929年9月,贺炳炎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“贺炳炎从小就很机智,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和革命战争的锻炼,他提高了阶级觉悟,打起仗来非常勇敢。”丁永健说。

1930年12月, 红二军团南征,在松滋杨林市战斗突围转移途中, 总指挥部遭敌重兵追剿,情况危急。

贺炳炎看到父亲赶着一匹驮着军饷的骡子正向前跑,急中生智,一刀砍破骡背上装银元的口袋。

敌人见钱眼开,顿时你抢我夺,挤成一团。在警卫部队掩护下,总指挥部乘机脱离险境。

▲贺炳炎将军的任命书、胸牌等。

 
“一把手部队”威震敌胆

1935年,22岁的贺炳炎担任红二军团主力第五师师长。同年12月22日,在瓦屋塘战斗中,贺炳炎与战士们一起冲锋,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臂,血流不止,无法包扎。

“战斗还在激烈进行,医疗机械、药品都已转移,但如果不马上手术,贺炳炎性命难保。”丁永健说,当时的军团总卫生部部长贺彪找来一把木锯,准备为贺炳炎做截肢手术。

没有麻药,贺彪往贺炳炎的嘴里塞了一条毛巾,让他咬着。手术结束后,大家发现,贺炳炎口中的毛巾已被咬烂。

“贺炳炎断臂的碎骨被贺龙收藏了两块,用红布包着带在身上。后来,他多次把红布包打开,告诉将士们‘你们看看,这就是红军战士的骨头,是英雄的骨头啊!’”丁永健说。

“抢渡葛曲河时,有伤员落水,只有一只胳膊的贺炳炎冲在前面,勇救落水伤员。”在贺炳炎将军纪念馆,“95后”讲解员陈逍云动情地说,每一次讲解,都是一次心灵洗涤,看到馆内将军单臂救落水伤员的油画,更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正气。

抗战时期,贺炳炎担任120师716团团长,取得雁门关大捷后,又担任120师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。因为第三支队政委余秋里也只有一条手臂,这支部队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“一把手部队”,打得敌人闻风丧胆。

 
追忆父亲,贺雷珍老人落泪

在贺炳炎将军纪念馆,记者看到了将军的一封家书。

这是1955年12月29日,时任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员的贺炳炎与夫人姜平写给姐姐福秀、女儿贺雷珍、女婿胡文寿的。

“福秀姐你们入社否?我们还希望你们入社……文寿和雷珍你们入社是很好,这表明你们的进步。”信中,贺炳炎特意询问家人加入农业合作社的情况。不到600字的信,字里行间透出他对家人的关爱,以及教导后人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忠诚。

5月25日下午,在松滋市刘家场镇的一间狭小平房里,记者见到贺炳炎将军的大女儿、91岁的贺雷珍老人。

“3年前,母亲腿摔伤了,行动不便。不然,她还想再去成都看看呢。”贺炳炎的外孙胡宗华对记者说。

1956年,贺雷珍被父亲贺炳炎接去成都,和弟弟妹妹们团聚,共同生活近两年。1957年秋,贺雷珍回到松滋,就再也没见过父亲。思及往事,老人不禁潸然泪下。

贺炳炎于1960年7月1日逝世,年仅47岁。贺龙元帅亲笔书写挽联:卓越功勋传千秋,革命精神永长存!

“先辈投身革命、追求真理、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,永远是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作为革命后代,我要将外公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。”胡宗华说。

 

 

《湖北日报》(2021年6月10日 第04版)

湖北省荣军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070号